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庄子》“言意之辩”的本体论视阈和诠释学维度及其意义
引用本文:余卫国.《庄子》“言意之辩”的本体论视阈和诠释学维度及其意义[J].社会科学研究,2009(1).
作者姓名:余卫国
作者单位:南通大学法政学院,江苏,南通,226019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摘    要:中国哲学史上的"言意之辩"肇端于中国哲学范式原创性建构的先秦时期或中国"哲学的突破"期,以"天人合一"的"文化生态模式"为背景,以社会治乱和终极价值的哲学建构为旨归,以本原、本体和境界之"道"的确立为基础.以"言道悖论"的发现为滥觞,既涉及对本原、本体、秩序和境界之"道"基本内涵的理解问题,又涉及"道"与"物"、"言"与"意"的关系问题;既涉及所得之"道"能否言说和应当如何言说的问题,更涉及究竟如何对待这些关于"道"的言说的问题.而如果说这些问题的提出是老子作为中国哲学之父的内在根据的话,那么,对这些问题的形上追思和理论回答,则不仅构成了<庄子>"言意之辩"的本体论视阚和诠释学维度:形而上学本体论层面上的"言不尽意论"对现象性日常生活层面上的"言尽意论"的解构和本体诠释学意义上的"得意忘言论"对"言道悖论"的超越;而且决定了<庄子>"言意之辩"的理论意义及其在中国哲学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关 键 词:《庄子》  言意之辩  言不尽意  得意忘言

Ontology Horizon, Hermeneutics Dimension and Significance of "Argument between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Body, Language and the Existence" in Zhuang Zi
Yu Wei-guo.Ontology Horizon, Hermeneutics Dimension and Significance of "Argument between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Body, Language and the Existence" in Zhuang Zi[J].Social Science Research,2009(1).
Authors:Yu Wei-guo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