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草体在字体演变上的关系(下)
引用本文:郭绍虞.草体在字体演变上的关系(下)[J].学术月刊,1961(12).
作者姓名:郭绍虞
摘    要:一字体与书体之混淆研究字体的演变,至汉以后比较困难。其主要原因是汉以后以工书为美艺,书家辈出,因此对于有些独创性的书体也就不免与字体相混淆,引起了字体演变上的歧就。在以前,金石文的书写者并不想以是擅名,即如李斯这样以工书著称,也只是完成了以前的篆引之体。在这种情况下,书体与字体是统一的,不会发生矛盾,引起混淆。但是,到汉代,则杜度、崔瑗、崔实以章草著称,张芝以今草著称,蔡邕以八分飞白著称,刘德升以行书著称,而王次仲又有始创八分与始作棤法之说。魏晋以后,此风更盛,于是书家一家之法,可以称为书体,也往往混称为字体。固然,字体演变可受书家书法的影响,但是,书家书体实际上和刻符、虫书、摹印、署书、殳书等属同样性质。尽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