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犯罪行为的个体因素与社会层面——以抗战时期事关军人伪造案为中心考察
引用本文:徐德莉.犯罪行为的个体因素与社会层面——以抗战时期事关军人伪造案为中心考察[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2(5):116-123.
作者姓名:徐德莉
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400067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重庆工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基金
摘    要:抗战期间,征兵工作尤其重要,民国政府为此制订了《兵役法》《妨害兵役条例》等法律法规,为抗战征兵提供了一定的法律保障,但并不能由此抑止各种形式逃避兵役的社会现象。因此,本文通过对避征免役与倒卖专卖商品而希图获利致伪造关防等伪造个案进行详尽解读与分析,折射出中国传统的安乡重迁文化、战争恐慌心理是底层民众躲避兵役的重要心理因素,应役出征等伪造情事实质上亦体现民众的一种内在的心理张力。类似伪造案,揭示出利益是人们一切活动乃至犯罪的直接动机,反映了个体利益与国家利益之间的博弈。伪造个体行为也反映了个体心理与社会因素之间存在某种必然关联,反映出社会样态的多重面相。

关 键 词:抗战时期  伪造案  军人  兵役  社会结构

Individual Factors and Social Level of Criminal Behavior:Centered on Forgery Case Involving Military During Anti-Japanese War
Abstract:
Keywords:Anti-Japanese War period  forgery cases  military  social structure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