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野草》的狂欢化色彩
引用本文:赵小琪.《野草》的狂欢化色彩[J].天津社会科学,2007,1(4):102-105.
作者姓名:赵小琪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中文系
摘    要:巴赫金的狂欢诗学在方法论上为《野草》研究拓展了一条全新的路径。狂欢化思维具有的颠覆性、双重性和开放性特征,在《野草》中都有较为突出的表现。《野草》由对权威、英雄的降格获致了解构的狂欢,在否定性与肯定性、荒谬与反荒谬的不同意识、思想的对峙和共存中,突现了主体意识的分裂和对不同文化的体验。但巴赫金的狂欢理论具有较浓厚的调和色彩,他坚信人可以借助思想的解放获得现世的自由,而鲁迅的自由则是一种关于存在的内在超越性的自由。

关 键 词:狂欢  降格  对话  荒谬  反荒谬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