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论隋唐时期的“以夷攻夷”、“以夷制夷”和“以夷治夷”
引用本文:崔明德.论隋唐时期的“以夷攻夷”、“以夷制夷”和“以夷治夷”[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3).
作者姓名:崔明德
摘    要:隋唐时期,在中央王期的四周有许多少数民族政权,东北主要有契丹、奚、室韦和靺鞨,西北主要有突厥、回纥、吐谷浑,西南地区主要有吐蕃、南诏,等等。由于政治、经济、军事以及民族格局变化等方面原因,这些政权大都与隋唐王朝发生战争及和好关系,有的对隋唐构成了严重威胁。 中央王朝应当如何处理与其他政权之间的关系呢?不同时期的不同君臣有不同的处理方式。唐太宗曾对侍臣们说:“北狄世为寇乱,今延陀崛强,须早为之所。朕熟思之,唯有两策:选徒十万,击而虏之,灭除凶丑,百年无事,此一策也;若遂其来请,结以婚姻,缓辔羁縻,亦是三十年安静,此亦一策也。未知何者为先?”在唐太宗看来,解除北狄的威胁只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战争彻底解决问题,二是通过和亲积极羁縻。唐武宗时的宰相李德裕也对这一问题作过概括:“自古御戎只有二道:一是厚加抚慰,二是以力驱除。”由于封建史学家对战争的议论及行动,对和亲及抚慰的记载和描述很多,便给后人造成了一种错觉,似乎战争、和亲及抚慰是隋唐王朝解决民族关系的根本途径。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