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论纳博科夫《绝望》的两个"相像性"及其真实意图
引用本文:蒙柱环.论纳博科夫《绝望》的两个"相像性"及其真实意图[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9(2):136-139.
作者姓名:蒙柱环
摘    要:纳博科夫在<绝望>中,通过对两个"相像性"的书写,表现了自己对于现实的批判,展示了自己对艺术与生活关系的理解.第一个"相像性"存在于赫尔曼与菲利克斯之间,小说由此批判了人类社会对于"同一性"的追求造成了个体的扼杀,对于生命的践踏;第二个"相像性"即艺术和生活之间的"相像性",纳博科夫彻底地解构了艺术的神圣光环,掐断了艺术本身对于人类社会现实的反映、批判和拯救之路.由此,纳博科夫表达了自己内心深处的双层"绝望".

关 键 词:纳博科夫  《绝望》  "相像性"  "同一性"
文章编号:1006-0448(2008)02-0136-04
修稿时间:2008年1月14日

The Double"Similarity" of Nabokov's Despair and His True Intention
MENG Zhu-huan.The Double"Similarity" of Nabokov''''s Despair and His True Intention[J].Journal of Nanchang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2008,39(2):136-139.
Authors:MENG Zhu-huan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