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语言的纯粹与圆熟——40年代散文语言的考察
作者姓名:蔡世连
摘    要: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对于散文来说,它不能象小说那样以故事做支撑,不能象诗歌那样以韵律做点缀。它用来显示自身的审美品格的几乎只有语言。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散文语言的成熟,可视为文学语言成熟的标志。但是,语言不仅仅是思维的工具,它同时也是一种社会价值观念和思维模式。我国古代作家早就发现了创作中的最大苦恼——语言的苦恼:“意不称物,言不逮意”,即苦于没有一个完备的思维模式去迎纳消化千姿百态的世界万物,苦于个人的语言储存无法表达精细微妙的个人感受。这种苦恼,对于重在表现个体的内心感受和情感体验的散文来说,也许显得尤为严重。所以,不少散文大家在深味了创作的甘苦之后,总是把散文语言的自然、纯粹、精练作为一种恒定的价值标准。唯有自然,才有真性情的真实流露,个性的尽力舒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