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物的出席与潜在话语——阅读《牡丹亭》的另一种方式
引用本文:罗欣.物的出席与潜在话语——阅读《牡丹亭》的另一种方式[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1):23-31.
作者姓名:罗欣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文学院
摘    要:当人文研究领域将目光投向物,文学叙事中物的存在就有了更多解读的可能,将物叙事引入戏曲文本,可以实现古典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对话。物叙事的机理与意象生成逻辑具有相似性,《牡丹亭》中“花”“月”“酒”等客观物象也存在“一物多意”与“一意多物”的意义指归。同时,《牡丹亭》之物是戏曲文本的另一套符号系统,物的显现与缺席、诱惑与幻灭、物的授受是参与戏曲叙事进程的方式,显示出作者的情思,反映出文化积淀的赋义。物在叙事过程中可以脱离脚色的掌控,在语言中作为施事主体出现,比如“酒”反映物的权威,“花”与“月”作句子的主语等,显示出在戏曲文本中物虽然不能脱离脚色语言,但依旧有影响叙事的主动功能。

关 键 词:《牡丹亭》  物叙事  花、月、酒  叙事功能  自主性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