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细读”批评理论与言、象、意的文本分析方法——中西细读批评之比较
引用本文:许建华.“细读”批评理论与言、象、意的文本分析方法——中西细读批评之比较[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9(5):121-125.
作者姓名:许建华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成都,61006;成都大学,师范学院,四川,成都,610036
摘    要:20世纪上、中叶盛行于西方的"细读"批评理论对西方文学理论和实践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今天,中国学界仍有不少人把"细读"批评理论看做是西方文学理论的独创,并常常运用它来解读各种文学文本。其实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最早、最常见的话语分析方法—言、象、意的文本分析方法,才是最早的"细读"批评理论。中西细读批评的共通之处在于,都力求透过语言的外壳把握文本之一,如注重对语言的字、词、句构成;声音的节奏、格律;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的细致分析。"言"即等同于西方"细读"批评对文学文本的声音层面、意义单元的分析;"象"即等同于西方"细读"批评对文本的意象和隐喻;象征和象征系统的仔细阅读和分析。"意"是中西"细读"批评共同的追求,然而在对"意"的深切领会上,中国式的细读批评主张凡是与文本有关的内容都纳入到对"意"的探求之中,如通过对文体、作品风格、时事、地理、风俗等全方位,立体剖析以深究文本之意。如果从细读的角度出发,中国式的细读批评比英美细读批评更为精致丰富,甚至超越了英美细读批评,是细读中的细读。

关 键 词:细读      
文章编号:1001-5744(2007)05-0121-05
修稿时间:2007年6月21日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