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济南石窟及摩崖造象
引用本文:张鹤云.济南石窟及摩崖造象[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57(1).
作者姓名:张鹤云
摘    要:一、总說 在济南南郊历山黄石崖、千佛山、龙洞山、东佛峪、佛慧山开元寺,玉函山西佛峪、琨瑞山千佛崖、灵驚山齐城峪各地,散布着許多艺術精美和具有历史价值的石窟及摩崖造象(圖一),这代表着自北魏(第五世紀)以来造象艺術在山东發展的主流:其造象年代,根据石刻造象記,最早为北魏孝明帝正光四年(公元523年),最晚为明天啟二年(公元1622年)或一直到清代初年,前后一千余年,中經东魏、隋、唐、宋、金、元各朝;这些造象在風格上都明显的表示着各个朝代造象艺術不同的特征;另外从分布情况看各个地区亦都明显的构成一个历史阶段,如北魏的造象集中在距济南較近的历山黄石崖;东魏初,自此散布及于济南东南約十五公里左右的龙洞山;隋代造象地区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