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爱·受苦·悲悯与人格——曹禺《雷雨》悲悯情怀的文化阐释
引用本文:杨敏.爱·受苦·悲悯与人格——曹禺《雷雨》悲悯情怀的文化阐释[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7(5).
作者姓名:杨敏
作者单位:上海电视大学文学艺术系 上海200433
摘    要:在曹禺精心营造的以《雷雨》为代表的戏剧世界里,弥漫着强烈的悲剧色彩,灌注着浓郁的悲悯情怀。人生历程中的苦痛所产生的悲苦感受与自我悲悯,让曹禺产生了"生存之畏",这种"生存之畏"又使得曹禺在潜意识里把个体导向了人类群体,转向了对人生、甚至对整个宇宙天地的同情与怜悯,从而显现出一种人文主义的关怀和悲天悯人的情怀。这种人性光辉下蕴含的心灵状态是高尚人格的基本标志,其深刻的内涵,是博大的胸怀、仁爱的情感。这些构成了曹禺作品人文主义的思想意蕴和超越世俗的审美价值。

关 键 词:《雷雨》    受苦  悲悯情怀  精神品格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