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河西石窟西夏壁画中的弥勒经变
引用本文:王艳云.河西石窟西夏壁画中的弥勒经变[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25(4):16-21.
作者姓名:王艳云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北京,100037
摘    要:我国西晋时弥勒信仰就已开始流行。在敦煌石窟中,根据弥勒上生、下生经绘制的弥勒经变画,自隋代开始一直延续到西夏。同隋窟的上生经变、初盛唐以后上下同壁绘制的大幅经变相比,西夏的弥勒经变无论在内容的繁简上,还是在艺术风格的多样上,都有了新的变化、发展和创造。特别是文殊山万佛洞绘制的弥勒上生经变,敦煌学专家认为,其界画成就可以与《清明上河图》相媲美。追根溯源,西夏出现弥勒经变画的原因,除了绘画体裁和内容的传统延续外,也与统治阶级对弥勒信仰的大力提倡和宣传密不可分,但更为重要的是,西夏建国前后,长期执行的战争政策给社会、经济带来极大的破坏,人民的衣食温饱、婚丧嫁娶、生老病死得不到基本保障,因而对弥勒经所描绘的兜率天宫与弥勒净土的种种幸福美好的生活,产生了无限的向往和憧憬。

关 键 词:弥勒信仰  弥勒经变画  隋唐五代宋弥勒经变  西夏弥勒经变  西夏弥勒信仰
文章编号:1001-5744(2003)04-0016-06
修稿时间:2003年2月15日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