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从1950年代初的《文艺报》看"英雄人物"创作模式的建立
引用本文:王琳.从1950年代初的《文艺报》看"英雄人物"创作模式的建立[J].社会科学研究,2006,3(2):179-184.
作者姓名:王琳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摘    要:"英雄人物"创作模式从延安时期发端,经历了形成时期(1950年代初期)、成熟时期(1950年代中后期-1960年代中期)、极端时期(1960年代后期-1970年代后期),1980年代之后趋于消亡.1950年代初的<文艺报>,作为"发布文艺政策,推进文学运动,举荐优秀作品的‘阵地’",在建立"英雄人物"创作模式的批评实践中非常具有代表性.这个时期的<文艺报>连续组织了几次关于创造新英雄人物的大讨论,并通过创作批评树立新的文艺范式.一些理论家和知名作家也在<文艺报>上陆续发表了自己的理论见解,都涉及到"英雄人物"的创造问题,如茅盾、丁玲、冯雪峰、韦君宜、王朝闻、邓友梅、陈涌、敏泽、王世德、周立波等.这些讨论和理论见解触及到了这一创作模式的方方面面,从中可以看出,僵化的"英雄人物"形象并不是文革的特殊产物,其多种元素在建国之初便已定型,这些元素中也包括了一些致命的因子,预示了这一模式在将来夭折的命运.

关 键 词:英雄人物  生活  理想化  典型  本质
文章编号:1000-4769(2006)02-0179-06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