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青海牧区教育的特殊困难及克服办法
引用本文:刘文璞.青海牧区教育的特殊困难及克服办法[J].青海社会科学,1995(5).
作者姓名:刘文璞
作者单位:青海教育学科研所
摘    要:<正>一、青海牧区的主要特征和牧区教育的特殊困难 青海是我国五大牧区之一,可利用草场有5亿多亩,各类牲畜2200多万头只。牧区主要特征是:(1)地广人稀、牧民居住高度分散。如,藏族占全省总人口的20.37%,而聚居的面积却占全省总面积的98%,其中纯藏族居住的地区占90%,以藏族为主的六个自治州平均每平方公里只有2.09人。地处青南的果洛、玉树藏旋自治州每平方公里只有1.38人。像玉树州的曲麻莱等县,乡与乡之间距离最近的数十公里,最远的上百里。(2)高寒缺氧,自然条件恶劣。牧区六州平均海拔在4000米左右,全年无绝对无霜期。年平均气温在零下5.9℃-8-7℃之间,有的地方牧草生长期只有3个月。(3)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每年常因暴风、大雪,道路阻塞造成物资和报刊运送中断。(4)单一的畜牧业经济,科技推广普及程度低,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弱,靠天养畜的状态仍未摆脱,流动放牧仍沿袭着传统的逐水草而居的生产方式。 牧区的这些特殊条件给牧区的教育带来了一些待殊的困难:(1)流动分散的畜牧业和办教育要相对集中的矛盾。反映在办学形式上,既无现成的模式借鉴,又不能把其他地区的模式照搬过来,虽已进行过数十年的探索实践,确定了以寄宿制为主体和骨干多种形式灵活办学的原则,但由于办学成本高,教育质量难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