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论“句法就声律”传统对古诗今译的意义
引用本文:陈玉兰,骆寒超.论“句法就声律”传统对古诗今译的意义[J].浙江学刊,2012(4):81-86.
作者姓名:陈玉兰  骆寒超
作者单位:1. 浙江师范大学江南文化研究中心,金华,321004
2. 浙江大学中文系,杭州,310028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
摘    要:在声律定型的情况下,传统汉语诗人为了让诗句合律而不得已调整句法,这举措所带来的诗歌句式的多样化和语言的陌生化有时竟反而使诗意表达避免了直白浅露而显得深婉曲折、耐人寻味。这一创作方法被清代冒春荣概括为"句法就声律",成为传统汉诗宝贵的创作经验。这一传统经验对古诗今译也有很好的借鉴作用,出于节奏表现需要的一些反语法规范的语言结构的运用、反修辞逻辑的谬理拟态化句子成分的组合,以及超文本的意象稀释、意味点化等等,在今译古诗时往往能产生意想不到的诗意表达效果。

关 键 词:句法就声律  节奏  传统汉诗  格律体新诗  古诗今译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