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聊斋志异》产生于社会审美风尚发生重大变化的时代。明中叶以来的浪漫思潮,在经历了由《牡丹亭》和公安派散文所构成的高峰之后,至明清之际已走向衰落。以儒家正统出现的东林党指斥泰州学派为异端,以陈子龙为首的诗坛拟古主义大肆鄙薄公安派和竟陵派,以才子佳人小说为主体的通俗文艺用传统的伦理规范来制约对情的描写,这一切都标志着显赫一时的浪漫思潮正接近尾声。到清初,由于经历了明清易代的亡国惨祸,思想界的三大儒(尤其是顾炎武)对于明中叶以来的清谈和讲求趣、韵的浪漫风气更深恶痛绝。顾炎武《日知录》卷七《夫子之言性与天道》曾说:“刘百乱华,本于清谈之流祸,人人知之。孰知今日之清淡,有甚于前代者!”因此,他们提倡“实学”,提倡“经世致用”,在知识分子中开了求实的风气,并从对诗文创作的影响逐渐渗透到小说戏曲的创作中。先是清代前期历史剧创作的蔚然成风,接着是清代中期《儒林外史》和《红楼梦》这两部现实主义巨著的问世,构成了清代写实艺术的高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