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论南北朝时期僧团与诗歌声律论及吟诵发展关系
引用本文:张培锋,孙可.论南北朝时期僧团与诗歌声律论及吟诵发展关系[J].贵州社会科学,2014(3):48-55.
作者姓名:张培锋  孙可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佛教的吟诵传统及其对文学的影响研究”(11YJA751097);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华吟诵的抢救、整理与研究”(10zd&;107)
摘    要:古代诗歌自南北朝以来日益走上声律化、同时注重吟诵的道路,与古乐失传、诗乐分离有关,而佛教僧团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音声在古代必须依靠口耳相传、无法保存,这样一个简单的事实是文章的重要立论基础。僧团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春秋时期外流到西域地区的华夏古乐主要保留在当地大乘佛教僧团中,在魏晋时期伴随着佛教的传入而重新回传中原,当时掌握音声传承的多为僧人,以往被人们视为"胡乐"的其实正是地地道道的华夏"古乐"。这种音声传承又经由萧子良、沈约、王融、王筠、刘勰等与佛教有着密切关系的审音之士重新传回世俗社会,并在南朝形成以"吴音"吟诵诗歌的传统。这一传统源远流长,影响着其后一千五百余年中国诗歌的发展。

关 键 词:南北朝  僧团  声律论  吟诵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