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式治理中资源调配的要素组合与实现逻辑——以武汉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为例 |
| |
作者姓名: | 文宏 郝郁青 |
| |
作者单位: | (1.华南理工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1;2.吉林大学 行政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
| |
基金项目: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专项工程项目(16VZL017) |
| |
摘 要: | 运动式治理是我国公共治理中普遍且特殊的治理形态。中国强政府的治理需求与社会资源总量稀缺存在较大矛盾,运动式治理中如何实现资源的调配成为关键问题。武汉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的案例与扎根理论相结合,聚焦出运动式治理中的资源调配要素组合及实现逻辑。运动式治理资源调配的要素组合为四个方面:资源调配的思想动员、资源调配的激励构建、资源调配的载体形式和资源调配的组织协同;其实现涉及多个主体间的权限划分、资源分配及物资消耗,涵盖政府资源的整合及社会资源的吸纳,以及具有相应的权力架构与制度保障。
|
关 键 词: | 运动式治理是我国公共治理中普遍且特殊的治理形态。中国强政府的治理需求与社会资源总量稀缺存在较大矛盾,运动式治理中如何实现资源的调配成为关键问题。武汉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的案例与扎根理论相结合,聚焦出运动式治理中的资源调配要素组合及实现逻辑。运动式治理资源调配的要素组合为四个方面:资源调配的思想动员、资源调配的激励构建、资源调配的载体形式和资源调配的组织协同;其实现涉及多个主体间的权限划分、资源分配及物资消耗,涵盖政府资源的整合及社会资源的吸纳,以及具有相应的权力架构与制度保障。 |
|
| 点击此处可从《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下载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