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方法与国有企业扭亏增盈
引用本文:邱家洪.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方法与国有企业扭亏增盈[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2).
作者姓名:邱家洪
摘    要: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整个经济理论的核心,它不仅深刻地揭示了剩余价值的起源和本质,而且全面分析了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即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马克思指出资本家取得剩余价值的生产方式主要围绕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而展开.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关键在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归根到底在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而用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方法,追求生产效率,增加剩余价值量,主要采取两种方法,即改进企业组织和改进技术手段.改革以来,国有企业经济效益不理想,亏损加剧,一直是困扰政府、企业界和经济学界的问题.一是亏损面居高不下,近几年均在30%以上;另一方面是亏损额逐年增加,数额庞大.当前,扭亏增盈已成为国有企业改革的攻坚战.我们认为:如果舍弃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方法的资本主义特性,那么,方法本身对国有企业扭亏增效不能不说具有重要的现实借鉴意义.企业损亏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其中,企业组织结构不合理和技术落后与亏损直接相关联,以下本文就这两方面问题作一粗浅分析.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