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诗史传统的来源与影响——对抒情传统说的一点补充
引用本文:曾祥波.诗史传统的来源与影响——对抒情传统说的一点补充[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3):80-88.
作者姓名:曾祥波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钱注杜诗》疏证与研究”(项目编号:22BZW064)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以具体史实为本事的诗、史对应阐释方式萌芽于春秋赋《诗》,此后毛传郑笺孔疏建构了《诗经》诗史阐释体系,使之成为汉唐《诗经》学主流。这一传统是杜诗在晚唐被界定为“诗史”的观念来源,在撰述体例、考辨角度等方面影响了宋人注杜诗偏重梳理杜甫行迹与唐王朝治乱关系的阐释特点,杜诗在中国文学的基本面貌与价值由此奠定。“五四”新文化的“歌谣运动”否定《诗经》的诗史阐释传统,强调《诗经》的抒情属性,启发了中国古典诗歌抒情传统说。尽管抒情说对《诗经》大部分篇章的理解更符合实际情况,《诗经》的诗史阐释多为后起追加的误读义,但诗史阐释传统在中国诗学的历史地位与实际影响已经成为事实,不容忽视。只有引入诗史“副线”作为对抒情“主线”的合理补充,才能解决抒情传统说无法解释杜诗“诗史”特点的内在矛盾。

关 键 词:诗史传统  抒情传统  诗经  春秋左传  杜诗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