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化的通向和谐之路——评歌德的《伊菲革涅亚在陶里斯》 |
| |
作者姓名: | 谢芳 |
| |
作者单位: | 武汉大学,德语系,武汉,430072 |
| |
摘 要: | 歌德在其"古典"主义初期的代表作<伊菲革涅亚在陶里斯>中通过人物内在、外在冲突的展示和解决表明了这样的主题:女主人公所拥有的"纯洁的人性"是消除人与自我、人与他人的矛盾冲突,从而抵达人与自我、人与他人的内在、外在和谐之境的途径.然而这实际上仅仅是一条以道德化的"超我"克服和消除人自身以及他人的现实的"自我"和原始的"本我"并由此获得人自身以及人与他人之间和谐的途径--它虽然反映了作者美好的道德理想及其对于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之间和谐关系的憧憬和愿望,但却不符合以弗洛伊德为代表的现代心理学对人的研究和认识以及现实生活中人的一般的普遍的心理和行为状况.此外,作者在创作这部剧作时的"古典"主义时期所提出的通过文艺作品的道德教育作用这一途径促使现代人和社会重获古希腊人和社会所具有的和谐统一的主张,也带有明显的理想化的色彩.
|
关 键 词: | 和谐 内在冲突 外在冲突 纯洁的人性 理想化 理想化 歌德 陶里 色彩 和谐统一 古希腊人 社会 现代人 教育作用 道德理想 文艺作品 时期 剧作 创作 行为状况 心理学 认识 研究 弗洛伊德 和谐关系 |
文章编号: | 1009-3060(2008)02-0008-07 |
修稿时间: | 2007-12-26 |
本文献已被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