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汉语语境下前语言时期的儿童哲学探求与检视
引用本文:陈永宝.汉语语境下前语言时期的儿童哲学探求与检视[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5):117-124.
作者姓名:陈永宝
作者单位:厦门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厦门大学哲学系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基于儿童哲学的朱子蒙学研究”(22BZX050);
摘    要:哲学思想的存在标准最初是通过人“说出来的语言”来判定,这导致了语言对哲学的重要地位。然而,对于儿童而言,他们生长阶段中存在着一段“非语言”或者“无语言”的“前语言时期”。这个时期对哲学,甚至对人生认知的整体性提出了挑战。化解这个危机可从中国哲学中的“赤子之心”找到突破口。赤子之心强调人的一种外在行为表现,而非语言的“言说”。这也符合儿童哲学的“知行合一”准则。“行”的原则和语言中的连词的天然存在,为儿童哲学的存在提供了一种先验的可能性。同时,“行”的原则也可能突破“反思”必须依靠语言的窘境。在这种理念下,“做哲学”的先天优势即突破了言说本身存在的年龄界限,也将哲学从整体性上做了有效的说明。儿童哲学中“做”的这个特性,点明了儿童哲学在人的整体伦理教育中的关键环节,是汉语语境下思考儿童哲学发展的一个核心面向。

关 键 词:前语言时期  儿童哲学  整体性  做哲学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