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武鸣罗波壮语■d■■i~1被动句的形成及其句法特征
引用本文:梁敢.武鸣罗波壮语■d■■i~1被动句的形成及其句法特征[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104-110.
作者姓名:梁敢
作者单位: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旅游外语系
基金项目:中央民族大学“211工程”项目“壮语方言语法调查描写与比较”(MY0122);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旅游文化跨语言视角研究——以壮族民间传说故事记录与传承为例”(2011YB03)课题阶段性成果
摘    要:基于母语材料,从语义、句法功能对武鸣罗波壮语■d■■i1被动句的形成重新考察,发现罗波壮语中的■d■■i1(好)经及物化后得出一个特殊的"形+名"核心结构,并在此基础上不断类推扩展、重新分析而形成一种边缘化的被动句。与壮语其他被动标记完全不同,"好■d■■i1"后不能直接加动词。这说明■d■■i1(好)尽管进入了被动结构,起到引进施事者之功能,但本质上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被动标记。

关 键 词:壮语  被动句  句法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