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后实践美学的美学体系——评杨春时的《美学》
引用本文:张法.后实践美学的美学体系——评杨春时的《美学》[J].贵州社会科学,2007,213(9):4-14.
作者姓名:张法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北京,100872
摘    要:杨眷时的《美学》在总体上有三个基本特点:一是从学术演进上看,这本著作代表了美学从一种思想形态的整体话语回归到个体话语;二是在创立理论和体系化的过程中,显出不顾"史"的知识和"学"的内容的模式先行的方式;三是在结构上的后现代拼贴.杨春时的美学在内容上有两点、在主题上有一点可以提出来讨论.美学内容上的两点:一是它的体系结构造就了一种概念为上的倾向,认为美的理想、意义,应该用概念和定义来表达,而且概念和定义表达是最高级的,这恰好是与美性质相违背的;二是为了解决主客体的对立,强调审美意象,但审美意象的存在方式,却遭到忽略,这样妨碍了对美的内容的深入研究.美学主题上的一点,是把一个崇高的理想的东西定为美的本质,并要美学理论和审美活动都服从这一本质.如果说,李泽厚美学(实践美学)是呈凡为圣的美学,那么,杨春时美学(反实践美学)则是逼凡为圣的美学.

关 键 词:杨春时  《美学》  后实践美学  体系  特色

Features of the Aesthetic System of Post-practical Aesthetics——Comment on Yang Chunshi's Aesthetics
Zhang Fa.Features of the Aesthetic System of Post-practical Aesthetics——Comment on Yang Chunshi''''s Aesthetics[J].Social Sciences in Guizhou,2007,213(9):4-14.
Authors:Zhang Fa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