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心理学乌托邦主义”的四个基本理论特征——兼以威尔海姆?赖希思想为例 |
| |
作者姓名: | 李永虎 刘凯 |
| |
作者单位: | 1.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上海,200433 2. 上海财经大学党委组织部,上海,200433 |
| |
摘 要: | 二十世纪乌托邦精神当代复兴的一个典型形式是"心理学乌托邦主义"的出现,它在承认人是有多种需要的有机体前提下,要求在消除外在强制性的压抑,满足人的本能欲求过后,导向完美人格的塑造从而最终实现对人类社会的改变。它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人类心灵的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人能否真正拥有幸福的未来。在看待自我与社会的关系上,"心理学乌托邦主义"有四个基本理论特征:其一,强调"内在转变"的社会和文化的意义;其二,强调人格心理结构和社会结构的贯通性与相互依赖;其三,强调个体身上所出现的各种精神疾病是社会病态现实的反映;其四,强调人的非理性和人的潜意识因素在革命中的重要性。并且,以上诸种特征在弗洛伊德的马克思主义者赖希的思想中的得到了具体的呈现。
|
关 键 词: | 心理学乌托邦主义 性格结构 性革命 |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