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清代“诗文相通”说
引用本文:何诗海.清代“诗文相通”说[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51(1):187-199.
作者姓名:何诗海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18ZDA237);中山大学文科重要成果专项培育项目(11100-18843403)
摘    要:在诗文关系的认识上,清人多主诗文一理、诗文相通,与明人严守诗文疆界,反对破体为文形成鲜明对比。其根本原因在于宗宋思潮的兴起,而理论基础则是“诗文相通”说。清人通过阐发诗文体性、功用、艺术手法、审美旨趣等方面的相通相近,确立“以文为诗”的正当性及宋诗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促成了清诗发展由唐入宋的转型。“诗文相通”说也随之成为清代诗学的主流观念。此外,清代的弘通学风也推动了这一主流观念的形成。

收稿时间:2020-02-23
点击此处可从《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