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红山文化研究的局限与视野
引用本文:雷广臻.红山文化研究的局限与视野[J].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2008(Z1).
作者姓名:雷广臻
作者单位: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校长 教授邮编:
摘    要:2007年8月,笔者在兴隆洼玉文化探源论坛上说过:“岁月悠悠,文明绵长,先祖巍巍,今人渺渺。我们今人,对兴隆洼人活动范围估计不足,对兴隆洼人农业发展水平估计不足,对兴隆洼人的生产力水平估计不足,对兴隆洼人的广泛影响估计不足,对兴隆洼人高超智力和审美观念估计不足。仅从制玉来讲,我们对兴隆洼人的制玉影响估计不足。”会后友人概括为“六个估计不足”,并请我详释。这是作者启笔的最初缘由。因为兴隆洼文化为先红山文化,故研究范围设定在红山文化。红山文化红透半个中国的时候,思考其目前的研究局限,展示其未来的研究视野,实属必要。当然,笔者深知,笔者在思考红山文化研究目前的研究局限和展示其未来研究视野之时,本身也是有局限的。这其中的原因众所周知。一个重大历史课题,而且可能改变中国历史教科书的重大历史课题的研究,总是需要不断有人提出新的思考,甚至提出疑问,提出这样的思考和疑问,就是本文的初衷。一、红山文化内无边界外有交往红山文化内无边界外不孤立,对外友好,交往频繁,我们对此估计不足。红山文化作为一种考古学文化,她有自己的分布范围,这个范围内部和外部没有今人所设定的行政边界。红山文化有向长城以南(燕山以南)延伸的趋势,长城(燕山)南...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