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红山文化的社会性质
引用本文:于建设.红山文化的社会性质[J].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2008(Z1).
作者姓名:于建设
作者单位:赤峰学院党委 副书记 赤峰学院教授邮编:
摘    要:红山文化是分布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及辽西地区的重要的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文化。该文化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已经被学术界认定为中国文明起源的重要源头之一。红山文化的内涵相当丰富,无论是墓葬结构、埋葬习俗,还是彩陶、玉器都是独具特色的,它反映了与黄河流域及东北亚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的紧密联系,又具有自身独特的文化内涵。考古学为我们提供了红山文化的大致面貌:红山文化分布地区约占二十二万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域也已经达到了十二万平方公里。这种文化前后延续了近1500年的时间,文化的内涵有着高度的统一性。原始旱作农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渔猎业、养殖业、采集业在经济生活中还占有相当的比重。红山文化最为独特的现象是玉器群的出土,存在着“唯玉为葬”的埋葬习俗和龙神崇拜的现象。本文试图从中华文明起源的一般规律出发,探讨红山文化的社会性质。一、神本社会、王本社会与民本社会为了方便对古史的研究,接近历史的真实,本文认为中华文明的过程是从漫长的神本社会出发,经历了秦汉以来的王本社会,正在艰难地向民本社会过渡的历史。这种变迁不仅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同时还是受到人们认识能力、认识水平和文化传统的制约。在多元文化的互动下,人类社...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