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最高意义上的现实主义——《罪与罚》中双重人格的心理现实主义分析
引用本文:张世超,魏爱萍.最高意义上的现实主义——《罪与罚》中双重人格的心理现实主义分析[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2002,11(2):73-75,80.
作者姓名:张世超  魏爱萍
作者单位: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 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0 (张世超),呼和浩特市文联 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0(魏爱萍)
摘    要:陀斯妥耶夫斯基深入到人的灵魂深处 ,将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俄国社会转型时代赋予人的精神和思想意识的转型 ,即人格从分裂到统一的过程 ,展现在读者面前 ,充分体现了作品的真实性和作者现实主义的最高创作原则

关 键 词:双重人格  现实主义  超越
修稿时间:2002年10月10

Realism at Its Highest Level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