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第二次鸦片战争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
摘    要:<正> “自咸丰十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烧毁圆明园后,中国业已醒来。”1885年曾纪泽:《中国先睡后醒论》今年是鸦片战争150周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庚申之变”130周年。马克思在论及中国的命运与前途时说:“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幅员广大的帝国,不顾时势,仍然安于现状,由于被强力排斥于世界的体系之外而孤立无依,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来欺骗自己,这样一个帝国终于要在这样一场殊死的决斗中死去。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原则,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的确是一种悲剧,甚至诗人的幻想也永远不敢创造出这种离奇的悲剧题材。”①两次鸦片战争,是以清政府为一方的古老中华封建帝国与英、法、俄、美诸列强为一方的西方资本主义所进行的殊死决斗。马克思的话深刻地揭示了中国被迫脱离自给自足的孤立状态,以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形式归入资本主义体系之中的这场历史悲剧的本质和矛盾;也是中国近代化历史的本质和矛盾。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把1840年的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作为这场历史悲剧的序幕。在这方面,我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如果把中国近代历史的开端,仅仅局限于一个历史事件(如鸦片战争)、一个历史年份(如1840年),势必无法包含近代历史序幕的全部内容和全部意义。因为,近代中国历史虽然只有150年,但是它因西方资本主义入侵所经历、发生的历史事变远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多;由此而引起的古今中西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的一系列碰撞、交错、融合更是纷繁复杂。中国社会向近代化缓慢渐进的演变,是个艰难而又痛苦的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破坏了中国原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体制,变中国为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加工场所,使中国以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形式归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之中,这是中国历史被动地向世界历史转变的方面。与此同时,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世界资本主义近代化潮流的冲击,使沉睡的中华民族初步觉醒起来,开始正视世界、正视自己,为了生存不得不变祖宗之法,以适应时代要求。这种觉醒既有被动的一面;也有主动的一面;既有一批知识分子,又有统治阶级中的开明人士。基于此,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的标志,必须孕含这两方面的内容,必然是一个绵延的历史环节。诚然,一个历史因素并非一开始就有什么重要意义,不能要求一个东西一开始就发展得那么充分,因此,要影响一个时代,成为一个时代里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东西,成为一个历史时代开始的标志,更需要一个过程。纵观两次鸦片战争在中国近代化历程序幕中两个方面内容的地位,我们不得不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国近代历史虽由1840年鸦片战争揭幕;但它并不具有近代历史开端的全部内容和全部意义。第二次鸦片战争遭受到远比第一次鸦片战争严重得多的打击与失败。它在清统治帝国内部;在中西关系;在促使中华民族的觉醒上都起了转折性的变化。应该将近代史的序幕,从1840年延续到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的1860年(甚至1875年的甲午战争)。简言之:“中国真正的客观环境和主观意识都转入近代”②。实际上是从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才开始的。本文试以第二次鸦片战争对清政府主观意识的震撼导致中西关系的变化为中心,展开论述,以期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束在中国近代化历程中的作用,求得更全面的理解。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