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青春、情殇、画面感——郭敬明小说的意义及限度
引用本文:刘巍.青春、情殇、画面感——郭敬明小说的意义及限度[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9(3):30-34.
作者姓名:刘巍
作者单位:辽宁大学文学院,辽宁,沈阳,110036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青年)项目2009“图像时代的文学选择及趋向研究”(09YJC75104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辽宁大学校级科研基金项目LDQNN27“新世纪文学的图像化选择及未来走向”成果之一
摘    要:郭敬明擅长用华丽的语言讲故事,他叙写个体积极的生存与现实认同之间的矛盾,叙写为护卫爱情的纯洁与神圣而自陨的年轻生命,毫不隐藏地将他们那一代人的情感世界揭以示人,以浪漫感伤的画面和流动飘逸的文字向读者呈上他们渴望被了解的青春岁月和成长历程。但是面对未来,如何去激情而昂扬地寻找更深远更宽阔的发展之路是郭敬明亟待解决的实践性问题。

关 键 词:个体生存  情殇  画面感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