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再论无权处分合同的法律效力——以我国物权变动模式的重新解读为基点
引用本文:陈琛,雷裕春.再论无权处分合同的法律效力——以我国物权变动模式的重新解读为基点[J].广西社会科学,2014(4).
作者姓名:陈琛  雷裕春
作者单位:广西财经学院法学院;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3YJC820006);广西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08BFX001)
摘    要:我国《合同法》第五十一条规定无权处分合同效力待定,是我国"债权形式主义"的物权变动模式不能彻底贯彻区分原则的产物,不利于善意受让人之保护。然而《关于审理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三条在"物权形式主义"的理论基础上认可了无权处分合同的效力。该做法虽然更彻底地落实了区分原则,却不得不接受备受质疑的"物权行为"的概念。事实上,通过重新解释"债权形式主义",将事实行为的合法性也纳入影响物权变动之"事实构成"中,就能彻底落实区分原则,不必大费周章地引入物权形式主义。此外,落实区分原则,意味着无权处分合同是否有效不应由物权人决定,但不能反推其必然有效。当事人的主观状态应当被直接规定为影响无权处分合同效力的因素。

关 键 词:债权形式主义  物权变动模式  无权处分合同  效力  主观状态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