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离骚》名物表现特点的形成机制
引用本文:施仲贞.《离骚》名物表现特点的形成机制[J].南都学坛,2013(4):56-61.
作者姓名:施仲贞
作者单位:南通大学楚辞研究中心
基金项目: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清代楚辞著述论考”,项目编号:12ZWD019;南通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清代楚辞著述论考”,项目编号:2013CNT0015;2011年南通大学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清代楚辞学专题研究”,项目编号:11W03;南通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离骚》研究”,项目编号:03080563
摘    要:《离骚》的名物,具有多样性、地域性、神异性、对立性、实用性五大表现特点。表面看来,这些表现特点的形成似乎具有偶然性,但实际上,却隐含着诸多必然的因素。概括起来,主要是由自然环境、楚地民俗、人格象征三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楚地环境具有广袤性和特殊性,这决定了其名物的多样性和地域性;楚地民俗既崇拜动物又崇拜植物,这决定了其名物的神异性和实用性。生于斯、长于斯的屈原在运用《离骚》名物时,自然会受到它们的影响。同时,楚地名物一旦被屈原组织到《离骚》中,就不仅是物质形态的呈现,还是精神品格的象征;而《离骚》中的"名物世界"存在着两大系列的对立——香草与臭草、善鸟与恶鸟,这正是屈原用以象征"人的世界"中的两种人格的冲突——明君与昏君、贤臣与佞臣。

关 键 词:离骚  名物  形成机制

On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Expressing Characteristics in Lisao's Specific Objects
SHI Zhong-zhen.On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Expressing Characteristics in Lisao's Specific Objects[J].Academic forum of nandu,2013(4):56-61.
Authors:SHI Zhong-zhen
Institution:SHI Zhong-zhen(Chu Ci Research Center,Nantong University,Nantong Jiangsu 226019,China)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