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对外汉语教学谈"动+上/下"结构的若干问题 |
| |
作者姓名: | 缑瑞隆 |
| |
作者单位: | 郑州大学,文学院,河南,郑州,450001 |
| |
基金项目: | 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十五”规划资助项目:“汉语方位词的语义认知基础及意象隐喻系统”,批准号:HBK01-05/064 |
| |
摘 要: | “动 上/下”结构的语义和用法都比较复杂。现有的关于该结构的描写已相当细致、全面,但仍不能完全满足对外汉语教学的需要。这是因为:(1)详细的描写必然导致条条的罗列,这常会使汉语水平有限的初学者望而却步;(2)单纯的描写只能告诉学习者“是什么”或“有什么”,不能回答“为什么”。如为什么“写上名字”和“写下名字”表示的情景是一样的?为什么是“回答 上”而“答应 下”?这些现象属于语言习惯还是秉有理据?本文从对外汉语教学的实际出发,运用认知语言学的原理和方法,对“动 上/下”结构的语义和用法进行分析,并就教学中一些常见的问题作出解释。
|
关 键 词: | 动 上/下 认知 对外汉语 |
文章编号: | 1001-8204(2006)03-0135-05 |
修稿时间: | 2005-12-28 |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