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理学“巧贼拙德”的涵蕴、诗歌表达及后世接受 |
| |
引用本文: | 王培友. 两宋理学“巧贼拙德”的涵蕴、诗歌表达及后世接受[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0(1): 100-110+204 |
| |
作者姓名: | 王培友 |
| |
作者单位: | 1.北京语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部 |
| |
摘 要: | 在承继先民使用惯例的基础上,两宋理学家在使用"巧贼拙德"及其相关、相近话语时,对其内涵进行了转换。周敦颐《拙赋》从体、用、文三个层面,对"巧""拙"这一对范畴进行了界定。北宋理学"五子"门人及其后学,继承了其理学前辈的"巧贼拙德"思想,而从本体论、价值论、目的论、工夫论等方面,对"巧贼拙德"话语进行了深入开拓。胡寅、张栻等湖湘学者在性理层面上论证了"巧贼拙德"的合理性,提升了其在理学体系中的价值与地位。朱熹、吕祖谦、陆九渊及其后学,在理学工夫论、价值论及诗文批评标准等多方面丰富和发展了"巧贼拙德"的义蕴及功用性。两宋理学家对于"巧贼拙德"的多方探讨,对彼时理学家及受其影响的文人的诗歌书写等产生了影响,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后世理学、诗学、书法、绘画等多个文化部类的历史发展进程。
|
关 键 词: | 宋代 理学家 巧贼拙德 诗歌 |
On Qiao Zei Zhuo De,Its Meanings and Embodiment in Neo-Confucian Poems in the Song Dynasty,and Its Adaptation in Later Ages |
| |
Abstract: | |
| |
Keywords: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