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打开电子服务价值共创的“黑箱”
引用本文:李雷,简兆权,杨怀珍.打开电子服务价值共创的“黑箱”[J].管理科学,2016,29(5):15-30.
作者姓名:李雷  简兆权  杨怀珍
作者单位:桂林理工大学 管理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桂林理工大学 现代企业管理研究中心,广西 桂林541004,华南理工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广州 510640,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商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272132,71562008);广西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5BGL010);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基金资助项目(15YB002)
摘    要: 在电子服务环境下如何实现价值共创是当今服务型企业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服务主导逻辑虽然通过命题的形式勾勒出了价值共创的逻辑框架,但仍然存在局限性。一方面,这些命题仅描述了价值共创的首尾环节,并未对它们进行操作性定义和测量,也没有阐明其中是否存在能够发挥桥梁作用的因素;另一方面,这些命题仅从一般性的角度对价值共创进行阐述,但是将它们置于电子服务环境时,就显得不够精准。因此,电子服务价值共创的“黑箱”尚未完全被打开。        基于服务主导逻辑与任务技术匹配理论整合的视角,将顾客与技术的人机交互、顾客感知电子服务价值识别为电子服务价值共创的首尾环节,考虑任务技术匹配、电子服务质量在其中发挥的桥梁作用,构建概念模型,对634名网上银行用户进行问卷调查,运用Mplus软件和Monte Carlo Simulation Procedure等方法开展实证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电子服务环境下的人机交互是由技术功能性、顾客技术准备度、任务常规性3个基本因素和技术功能性与顾客技术准备度的交互、技术功能性与任务常规性的交互两个核心因素构成的有序统一体,任务技术匹配不但在3个基本因素对电子服务价值的正向作用以及技术功能性与任务常规性的交互这一核心因素对电子服务价值的负向作用中独立发挥中介作用,还与电子服务质量共同在这些关系中发挥连续中介作用。        从理论层面讲,研究结果解答了电子服务价值共创的触发点“是什么”和“怎么样”两个基础性问题,并通过引入任务技术匹配、电子服务质量两个中间环节,打开电子服务价值共创的“黑箱”,推动服务主导逻辑、任务技术匹配理论在电子服务环境下繁衍和深化,对于电子服务型企业优化服务接触环境、转变员工角色、与顾客共创价值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 键 词:人机交互  电子服务价值  服务主导逻辑理论  任务技术匹配理论  理论整合
收稿时间:2015/12/11 0:00:00
修稿时间:2016/6/19 0:00:00
点击此处可从《管理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管理科学》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