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当代中国乡村典型产生的动力机制溯源
引用本文:董颖鑫.当代中国乡村典型产生的动力机制溯源[J].天津社会科学,2012(2):68-72.
作者姓名:董颖鑫
作者单位:巢湖学院乡村治理研究所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当代中国乡村典型政治研究”(项目号:10YJA810005);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当代中国乡村典型的政治学分析”(项目号:10sk493)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为了尽快实现农村现代化的目标,党在乡村建设中树立典型,并赋予这些典型引导乡村建设的政治功能。当代中国乡村发展史几乎可以被看成是以乡村典型变迁为标志的发展史。乡村典型的产生是历史、文化和政治等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仅就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若干理论和实践来看,其产生的动力机制由四方面构成:(1)中国革命遗产提供了历史动力;(2)群众路线思想提供了理论动力;(3)乡村发展"锦标赛"提供了体制动力;(4)乡村制度的非连续性变迁提供了乡村典型不断更替的现实动力。

关 键 词:乡村典型  革命遗产  群众路线  锦标赛体制  乡村制度变迁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