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马克思代价概念的新阐释
引用本文:王林平.马克思代价概念的新阐释[J].学习与探索,2007,26(4):26-28.
作者姓名:王林平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长春,130012;哈尔滨工程大学,人文学院,哈尔滨,150001
摘    要:代价问题是当代社会发展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本刊本期特组织几位中青年学者从不同角度就代价问题进行了讨论,以期能对学界更深入地解决这一问题有所裨益。邱耕田等基于价值论的视角,分析了必然性代价和人为性代价的内涵、发展与代价的数量关系、发展与代价关系的历史演变性、发展收益与发展代价的逆向互动性等问题,并阐述了社会发展的当然的总体方略;李钢提出,自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文化一直处于动荡的转型过程中。然而,由于主要的两种转型路向采取了非此即彼的态度,要么全盘西化,要么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没有实现转型的历史任务,反而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反思这一百多年来的文化转型的经验和教训,有助于我们创造出适应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中国现代文化;施惠玲从现代性的维度审视了现代化、全球化进程中的代价问题,把代价看做现代性的危机与困境,并力图阐析全球化、现代性与代价之间复杂交织的关系;王林平提出,马克思的代价概念不仅是价值哲学层次上的范畴,而且还是一个奠基于现代性基础上的关系范畴。

文章编号:1002-462X(2007)04-0017-12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