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鄢烈山现象"的形成及其意义
引用本文:刘小平."鄢烈山现象"的形成及其意义[J].学术研究,2006(10):124-128.
作者姓名:刘小平
作者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文学院,广东,广州,510420
摘    要:“鄢烈山现象”的成因主要不在于作者的创作数量和名声,而是由于当今社会在阅读和接受鄢烈山杂文时一直存在着多元矛盾。“鄢烈山现象”的内涵表现在作者由平民写作向公民写作的创作转型上,也表现在他对公民写作理论的阐发和选择上,而以“人权”为核心的思想主题则是这种现象内涵的基本依托和价值所系。“鄢烈山现象”的社会意义在于他的杂文创作更多地代表着当今社会的现代性追求,它以公民社会建设为指归,体现着民主、法治、人权、自由、平等等现代价值精神。

关 键 词:鄢烈山现象  成因  内涵  意义
文章编号:1000-7326(2006)10-0124-05

On the 'Phenomenon of Yan Lieshan' : Its Formation and Significance
Liu Xiaoping.On the ''''Phenomenon of Yan Lieshan'''' : Its Formation and Significance[J].Academic Research,2006(10):124-128.
Authors:Liu Xiaoping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