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村民理事会参与乡村公共性构建:作用、基础与路径——以安徽省怀宁县大洼社区为例
引用本文:严怀勤.村民理事会参与乡村公共性构建:作用、基础与路径——以安徽省怀宁县大洼社区为例[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21,40(4):1-10.
作者姓名:严怀勤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 社会与政治学院政治学系, 安徽 合肥 230601
基金项目:安徽省怀宁县政府竞标项目“2020怀宁县建设全国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理论研究”(k260151305)
摘    要:乡村公共性建设是我国乡村治理的重要目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乡村社会公共性构建动员主体逐步由国家政治性动员走向社会自主动员。在此过程中,基层社会治理出现治理单元偏大、村庄内生性治理主体缺位等问题,村民理事会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作为一个超越个体和家庭层面存在的组织力量,它在动员村民参与构建乡村公共性方面发挥着重大的作用。以往对村民理事会的研究忽视了其作用发挥的空间场域,以村民小组为基础的熟人社会构成了乡村公共性生长的内生社会基础。在熟人社会的空间场域内,通过有效构建并利用共同体认同、正视村庄阶层分化、采取逐步动员等路径实现对村民的有效动员,可以增强乡村公共性。

关 键 词:村民理事会  乡村公共性  熟人社会  共同体认同  村庄阶层分化
点击此处可从《重庆文理学院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重庆文理学院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