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论凯洛夫教育学中国化的经验及其启示
引用本文:和学新[],、田尊道[].论凯洛夫教育学中国化的经验及其启示[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1(6):89-98.
作者姓名:和学新[]  、田尊道[]
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天津市,300387 河南师范大学 教育与教师发展学院,河南 新乡,453007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课程的理论基础的深化、拓展与整合研究”,项目负责人:和学新,天津师范大学中青年教师学术创新推进计划“中国特色课程理论的发展与创新研究”
摘    要:凯洛夫教育学对中国现代教育发展有着巨大影响,其中国化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兴起、批判和深入发展三个阶段。凯洛夫教育学之所以能够在中国迅速确立地位并产生持续的长期影响,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凯洛夫教育学本身的科学性、时代性、操作性等是内在因素,政治因素起了关键性的决定作用,文化因素在深层次上产生了重要影响,苏联教育专家、中国教育学家和中国广大教育实践工作者则是其中国化的重要推动力量。凯洛夫教育学中国化的经验启示我们,学习借鉴国外教育理论思想,要杜绝运动式学习,要对引入理论进行系统化深入研究,要把握引入理论与中国文化的契合性。

点击此处可从《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