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非模糊性语词在翻译中的多元阐释机制
引用本文:颜方明.非模糊性语词在翻译中的多元阐释机制[J].暨南学报,2009,31(5).
作者姓名:颜方明
作者单位:暨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广东,广州,510632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项目《翻译学理论系统整合性研究--语言哲学与认知语言学途径》 
摘    要:翻译理论从语言学、哲学、修辞学和接受美学等多个视角对模糊语言引起的多元阐释现象进行了研究,但对非模糊性语言因翻译过程而造成的多元阐释却没有予以足够的关注.事实上,非模糊性词语在翻译中也存在多元阐释问题.这种多元阐释从附加意义的可调性、文化原型差异、客体的不同认知侧面和主体的审美体验等四个方面得到体现.因此,应关注对文学文本中的非模糊性语词在翻译中的多元阐释机制问题.

关 键 词:非模糊性语词  多元阐释  翻译理论

Plural Representing Mechanism of the Non-Fuzzy Lexical Meaning in Translation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