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1940年代中国小说物象论——以张爱玲、钱钟书、赵树理为例
引用本文:柯贵文.1940年代中国小说物象论——以张爱玲、钱钟书、赵树理为例[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41(4).
作者姓名:柯贵文
作者单位:五邑大学,文学院,中文系,广东,江门,529020
基金项目: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 
摘    要:1940年代是中国小说物象艺术走向多元与成熟的时期.张爱玲得中外文学之精髓,将物象与心理分析相融合,有力地推进了小说的现代化;钱钟书学贯中西,纵横捭阖,在拓展小说取象范围、以物象丰富作品内蕴、提升小说语言品质方面贡献独特;赵树理虽然也借物象刻画性格、以物象为细节性道具组织故事,但为了照顾其小说拟想读者的审美习惯,却力避物象的意象化,显示出与中国文学诗骚传统的疏离.他们特色鲜明,差异明显,而又以其差异构成互补,共同呈现出1940年代小说物象在中西文化交融背景下多元、成熟的样貌.

关 键 词:1940年代  小说  张爱玲  钱钟书  赵树理  物象

Chinese Fiction Images in the 1940s——Taking Zhang Ailing, Qian Zhongshu, and Zhao Shuli as an Example
KE Gui-wen.Chinese Fiction Images in the 1940s——Taking Zhang Ailing, Qian Zhongshu, and Zhao Shuli as an Example[J].Journal of Nanchang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2010,41(4).
Authors:KE Gui-wen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