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从“文学人类学”到“旅游人类学”——厦门大学彭兆荣教授访谈
引用本文:彭兆荣,邹赞,张玉霞.从“文学人类学”到“旅游人类学”——厦门大学彭兆荣教授访谈[J].社会科学家,2013(2).
作者姓名:彭兆荣  邹赞  张玉霞
作者单位:1. 厦门大学人类学研究所
2. 新疆大学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影视人类学视域中的新疆区域文化身份的影响塑造与多元文化资源开发研究"
摘    要:彭兆荣教授结合自己在西南民族地区的生活经历,回顾了由外国文学到古希腊文化酒神精神与文学仪式的研究转向,这种转向主要缘于西方知识考古学思潮的影响,尝试通过西方文化的知识考古以探究文学中所谓诗学的源头.访谈还涉及以下重要论题:首先,如何正确认识中国语境下比较文学与文学人类学的特定关联;其次,文学人类学的跨学科交叉视角对于当下文学批评的现实意义;再次,如何认识民族志的“真实性”,如何重估“大传统”与“小传统”;最后,彭教授结合中国具体的社会历史语境,从民族仪式、家园意识与民族认同角度评价了旅游人类学或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涉及的国家政治认同与民族文化认同间的关联,并大力倡导建立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

关 键 词:文学人类学  非物质文化遗产  旅游人类学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