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从“定在”描述到“历史科学”——马克思哲学革命的系统论表达
引用本文:李志强,张超.从“定在”描述到“历史科学”——马克思哲学革命的系统论表达[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3):29-38.
作者姓名:李志强  张超
作者单位: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摘    要:普遍主义与理性主义、规范性与总体性是体系观念的主要特征。青年黑格尔派的反体系进路表现为把“现实”视作优先性的哲学概念,并以异化与分裂实现社会批判,但并未将反普遍主义与反理性主义、反规范性与反总体性集于一身。青年马克思在《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中采用了既有知识的跨领域交互描述方法即“定在”描述法,以破解黑格尔遗留的抽象决定论难题。这种方法使既有知识发生陌生化和自行重组的积极变化。马克思因此遭遇既非“市民社会决定国家”也非“国家决定市民社会”的现实,由此开启的历史与现实之问或动力学之问直到《德意志意识形态》将“定在”描述发展为“历史科学”以后才有了答案。在“历史科学”的定义中存在类似稳态说明和阈值约束的系统论表达。从“定在”描述到“历史科学”的过程与一般系统科学的形成过程存在相似性,因此由反体系哲学向系统化、科学化的“历史科学”的转变过程,应看作哲学革命最直接的意涵。

关 键 词:体系观念  青年黑格尔派  抽象决定论  “定在”描述  《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  哲学革命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