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村级治理秩序分化的民情基础——基于鄂东S镇项目进村的经验考察
引用本文:罗昊.村级治理秩序分化的民情基础——基于鄂东S镇项目进村的经验考察[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78-86.
作者姓名:罗昊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暨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治道’转型视角下的政治社会重构研究”(19ASH010);;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技治主义背景下国家治理体制的情感维度”(YCJJ202204008);
摘    要:在当前治理场域中,大规模的公共项目进入到农村社会,引起了村级治理秩序的剧烈变迁。借助项目化运作,村庄政治形成了多元参与、寡头治村和弱主体治理等治理模式,实际对应着协同、争利和无为等秩序形态,其后隐含着差异化的民情基础。通过对鄂东S镇项目进村的实践考察,将地方民情划分为积极型、消极型和中立型三种基本类型,探究了不同民情类型对村级治理秩序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民权利意识的增长可能成为农民与乡村干部进行利益博弈的策略工具,导致村级治理陷入集体利益和个体利益的施政伦理困境之中;地方道德世界的舆论导向和社会评价机制决定了返乡精英的生活意义和社会价值,关系着外部资源反哺农村社会的现实进程;离乡精英不断从村庄社会脱嵌出去,个体利益与集体利益的纽带松弛带来政治参与的冷漠化。三者交织错叠,构成了地方民情的时势变化,成为解释基层政治运作的重要变量。

关 键 词:村级治理  地方民情  项目运作  争利秩序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