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少年派》:一个东西方文化冲突的隐喻
引用本文:聂欣如.《少年派》:一个东西方文化冲突的隐喻[J].社会观察(上海),2013(1).
作者姓名:聂欣如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
摘    要:如果说李安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完完全全是在表现东西方文化的冲突,可能有些言过其实,但是说东西方文化的冲突在这部影片中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则毫不为过.东方文化投奔西方文化后的"沉没" 电影一开始便交代了影片主人公是一个叫派西尼·莫利托·帕特尔的印度男孩,他在印度殖民地时期的学校中备受屈辱:由于他的名字"派西尼"与西方语言中的"小便"同音,因而成为同学们取笑的对象.为了摆脱这种尴尬,他向大家宣布,他的名字叫"派",与西方表示圆周率的字母"π"同音,并以默写圆周率小数点后面几百位数字让同学们折服.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