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试论李白的忧患意识
引用本文:杨海波.试论李白的忧患意识[J].东岳论丛,1988(4).
作者姓名:杨海波
摘    要:<正> (一)丹麦文学史家勃兰兑斯在《十九世纪文学主流》一书中曾经指出:"忧患意识普遍地存在于中国艺术之中,决定了中国诗词的特种基调."这一论断无疑是正确的.在我国古代优秀的文学作品中,确实普遍存在一种忧患意识.它是作家在探索社会、人生过程中,面对人类一切正当要求遭受巨大压抑、挫折、失败而产生的一种深邃的思考,也是基于某种历史责任感而产生的一种不安乃至痛苦的情感.这种忧患意识反映了这些作家对于国家兴亡、人民苦难的深切关怀,从而使其作品闪耀着永不磨灭的光辉.李白的思想较为复杂.他生活在儒、释、道、侠均相当盛行的唐代,"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诸子百家的思想对他都产生了程度不同的影响.但纵观李白一生可见,他梦寐以求的是"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①,他耿耿于怀的是"济苍生"安社稷".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