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安娜、潘金莲、田姐及其它“荡妇”形象论析
引用本文:徐其超.安娜、潘金莲、田姐及其它“荡妇”形象论析[J].社会科学研究,1992(6).
作者姓名:徐其超
作者单位:西南民族学院中文系
摘    要:“争鸣”文章之多,反响之强烈,魏明伦的荒诞川剧《潘金莲》恐怕是创纪录的。同样,徐棻(与胡成德合作)根据《南华堂》改编的探索川剧《田姐与庄周》也产生了全国性影响。潘金莲和田姐都曾被认为是“荡妇、祸水、淫娃”,由此联想到《红与黑》、《大雷雨》、《安娜·卡列尼娜》等等。它们的女主人公不也都是所谓的“荡妇”吗?那么,这些作品在描写女主人公及其偷情行为、动机、结果等方面究竟都有什么共通的模式和特点?又究竟是哪些因素决定了它们不朽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社会科学研究》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社会科学研究》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