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马克思"非神圣形象"的三重形式及其意蕴
引用本文:张兵,孙晓彤.马克思"非神圣形象"的三重形式及其意蕴[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24(4):1-8.
作者姓名:张兵  孙晓彤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 西安710119
摘    要:"非神圣形象"虽然是马克思早年的表述,但作为有着极强内在张力的批判表达,却贯穿着马克思整个思想的理论演进.结合马克思思想的进展,"非神圣形象"可从理论上概括为三重形式:鲍威尔彻底抽象观念意义上的"自我意识";费尔巴哈表面上现实实则抽象意义上的"感性的人";作为现实资本主义生产体系"表达形式"的现实之物——商品.马克思对"非神圣形象"三重形式的批判是层层递进的,至商品批判这里,商品以其对象化下的"表现形式"成为对人异化存在进行完备分析的探究对象,货币和资本则是这一由"表"及"理"分析过程的标志点,最终彻底而深入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体系这一异化形式.马克思的分析表明,"非神圣形象"的虚假性并不是一种单纯的虚假性,"非神圣形象"的批判也不是一种单纯意志的克服行动,相反,对"非神圣形象"的克服实质上是人在现实存在结构中依其复杂必然性关联而展开的现实运动.

关 键 词:马克思  "非神圣形象"  自我异化  资本主义批判

The Triple forms and Connotations of Marx's"Unholy Form"
ZHANG Bing,SUN Xiao-tong.The Triple forms and Connotations of Marx's"Unholy Form"[J].Journal of Jimei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2021,24(4):1-8.
Authors:ZHANG Bing  SUN Xiao-tong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